新疆天山北坡黄土剖面孢粉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研究
编号:2387 稿件编号:12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8 09:50:03 浏览:76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4:4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5A] 15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 [S15A-1] 15A、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1

暂无文件

摘要
       末次冰消期以来全球气候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该时段陆地植被和环境变化过程研究对于理解区域植被演替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全球变化敏感响应区,新疆地区在该时段高分辨率且连续的植被和环境变化研究仍然十分有限。黄土是该区域常见的风成沉积,因其沉积厚度大而成为认识长时间尺度上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材料。本研究选择新疆天山北坡的石城子黄土剖面(SCZ17剖面)为研究对象,依据前期的年代学研究结果(Duan et al., 2020),以地层孢粉分析为主,并结合粒度和磁化率等多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21.6 ka以来)新疆天山北坡详细的植被和环境变化序列。同时基于剖面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影响区域植被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初步结果如下:
     (1)21.6 - 10.5 ka 期间,研究区植被盖度极低,主要发育菊科-麻黄-藜科为主的山地荒漠灌丛植被。同时,代表极端生境的先锋植物也占据一定比例,进一步揭示了较为恶劣的环境状况。自10.5 ka 以来,主要发育以莎草科为主的山地草甸植被,同时也分布着菊科等灌丛植被。该时期的植被盖度和土壤发育程度都普遍较高,指示研究区环境明显好转,湿度呈逐渐增加趋势。
    (2)21.6 - 10.5 ka 期间,研究区主要受控于西伯利亚高压。其控制下的区域气候普遍寒冷干燥,近地面风增强。由此近源粗颗粒物质贡献了研究区黄土沉积物的主体,从而导致黄土堆积。自10.5 ka 以来,研究区主要受控于西风。随着西风增强,携带了更多分选较好的细颗粒物质和暖湿的水汽至研究区,使得区域成壤作用增强,植被覆盖度增加,环境显著转好。
 
关键字
孢粉;末次冰消期;植被;气候变化,;新疆天山
报告人
段阜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稿件作者
段阜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安成邦 兰州大学
王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