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微塑料对极性/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机制
编号:2428
稿件编号:63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8 22:01:42
浏览:815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微塑料可以吸附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改变吸附质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风险。由于在环境中具有可降解性,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和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不同于难降解塑料,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分子中含有含氧基团,形成的微塑料具有极性。然而,当前对于微塑料吸附污染物的研究多集中在传统微塑料,对于极性的可降解微塑料研究比较匮乏。
本研究比较了3种常见极性可降解微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内酯(PCL)和聚氨酯(PU)及非极性难降解微塑料聚苯乙烯(PS)对非极性有机污染物菲和芘,极性有机污染物1-硝基萘、1-萘胺和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发现所有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菲和芘在PU上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模型较好拟合,其余吸附等温线可用线性模型(R2> 0.946)和Freundich模型(R2> 0.945)较好拟合,并且大多数情况下Freundlich模型的非线性指数(n)值都接近于1,这表明疏水性分配是主要过吸附机制。多环芳烃和多环芳烃衍生物在极性可降解微塑料上的有机碳标准化分配系数log KOC 与 log KOW比值大于1,特别是1-萘胺(1.30-1.40),表明存在氢键等其他作用力。与其他两个极性微塑料相比,PU对1-硝基萘和1-萘胺显示出更高的吸附能力,这可能是由于PU分子中含有苯环,可能与两种化合物上的苯环,-NO2,-NH2发生p(n)-p电子供体-受体作用。以往研究表明背景溶液的性质如pH和离子强度等会影响化合物的吸附行为,因此关于环境因子对可降解微塑料吸附有机化合物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稿件作者
赵龙飞
南开大学
汪磊
南开大学
孙红文
南开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