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黄土湿陷沉降的微观机制及其 工程灾变防控
编号:2530 稿件编号:117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1 10:45:54 浏览:966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6:0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3] 3、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 [S3-1] 3、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1

暂无文件

摘要
黄土在我国北方广泛分布,而黄土高原以水土流失严重和城市用地短缺而闻名。对于黄土地区如此众多的大型工程项目来说,在最佳含水率条件下进行填筑施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一定的运输距离内,水分流失多,缺水且施工成本高。因此,如果不加以改进,这种压实性黄土的压实性能将对人工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微观结构的角度,通过对原状黄土与原位压实黄土的对比,研究了复杂施工条件下大型高填方压实土的压实机理。对75 m高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完整剖面和30 m深填充物剖面的压实土的颗粒和孔隙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从孔隙大小分布(PSD)、微观结构和颗粒/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对原状土和压实土的主要实验对比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原状土和压实土在其psd中均表现出三峰特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孔隙分类方法。压实性黄土的压实机制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孔径的渐进有序转化,二是动载作用下颗粒有序紧密胶结的逐渐重排。施工后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颗粒的定向重构,而不是以往研究认为的孔隙体积的变化。研究结果对更好地认识黄土的性质和提高黄土地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压实黄土;湿陷;沉降;微观;灾变
报告人
李志清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李志清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