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期次地震作用下深层岩质斜坡疲劳损伤与渐近破坏
编号:2547 稿件编号:157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1 11:03:56 浏览:87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4:0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3] 3、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 [S3-3] 3、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3

暂无文件

摘要
强震对于灾难性滑坡的触发作用被广泛认识。然而,强震山区具有频发地震背景,地震不仅仅是一种触发机制,作为一种疲劳损伤过程,它在更广泛区域导致了大型岩质斜坡的渐进破坏。由于地震发生次数多、跨越时间长、不可预测性强,岩质斜坡渐近破坏的现场调查比较困难。本文通过概化新磨滑坡为中倾坡外的顺层缩尺斜坡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去揭示重复地震活动是怎样通过产生和传播新的裂缝,使相对稳定的岩质斜坡变形,直至岩体强度被充分削弱,引发灾难性破坏。新磨村滑坡是2017年发生于四川茂县的一次深层滑坡灾害,该滑坡位于1933年叠溪Ms7.5级地震震中区,该区百年来至少经历Ms5.5级以上地震6次。我们发现地震引起的斜坡损伤和位移,可以独立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频率等地震特性呈非线性增长规律,并且强烈地依赖于已有的损伤。我们提出斜坡的地震损伤历史与地震特性一样,对地震诱发斜坡变形有重要影响。模型斜坡损伤位置呈现地震放大特征,地震放大位置随斜坡损伤和变形阶段变化而改化,我们认为地震放大是识别斜坡存在先期损害的指标。本研究表明,将地震诱发疲劳损伤历史纳入滑坡稳定性和危险性评估中具有重要地震工程地质意义。
关键字
滑坡启动,地震滑坡,形成机理,损伤累积,新磨村滑坡
报告人
崔圣华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稿件作者
崔圣华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裴向军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范宣梅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海龙 成都理工大学
朱凌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