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铁路沿线典型冰川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以天摩沟为例
编号:2564 稿件编号:71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1 18:05:30 浏览:218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7:1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3] 3、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 [S3-3] 3、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3

暂无文件

摘要
冰川泥石流是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区域城镇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风险源。由于海拔高、地形陡,人力难以到达灾害源区,目前对于冰川泥石流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不明之处。本文选取西藏波密县天摩沟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年多源遥感和野外调查,分析了2000年以来其孕灾背景演化与泥石流灾害特征之间的关系,揭示了2007年、2010年和2018年的泥石流灾害启动机制。通过与藏东南的冰川泥石流和西南山区典型暴雨型泥石流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梳理了天摩沟泥石流灾害的动力过程的差异与影响因素,由此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基于2007年的遥感影像和沟道微地貌分析,2007年天摩沟泥石流由分水岭的高位岩崩导致下部冰斗冰川发生冰崩,冰-岩碎屑流铲刮沿沟的冰碛物和雪崩堆积,形成特大规模泥石流灾害。2010年和2018年泥石流主要是由沟道物质启动,其中沟道中的雪崩堆积是冰川泥石流启动和水文过程的关键因素。
(2)2007年泥石流峰值流量约为12250 m3/s,取容重γ=2.06g/cm3,阻塞系数Dc = 2.0,计算得清水峰值流量达3987 m3/s,单位流域面积产流达225.89 m3/s,从数值上看,实际清水流量远超由天摩沟流域降雨量和冰川融化产流的能力。因此从水力条件上看,2007年泥石流过程应有大量固态水体的集中补给。
(3)在考虑流域形态和微地貌特征的基础上,不同成因的泥石流的出山口流速具有明显分异性,一般表现为冰崩型泥石流>冰水混合型泥石流>暴雨型泥石流;冰川泥石流的水文过程也明显异于暴雨型泥石流,冰川泥石流的峰值流量与平均流量之比值约3倍于汶川震区暴雨型泥石流,表明其流量过程线具有更明显的尖峰,其沟道输移放大效应更显著。
(4)泥石流的活动性主控因素为物源条件,当物源为崩滑堆积体时,其活动性强,而物源主要为冰碛物时,其活动性弱,如表1。天摩沟由于其物源主要为冰碛物和滑坡两种类型的堆积体,其活动性介于震区暴雨泥石流与普通冰川泥石流之间。
表1  泥石流孕灾背景与活动性关系
沟名 流域 2000年以来的
灾害事件
冲出总量(×104m3) 活动期单位面积年均冲出量(×104m/N) 孕灾背景组成
天摩沟 帕隆藏布 4/9/2007 134 1.06 G+R+L+M
6/9/2010 45
11/7/2018 85
古乡沟 帕隆藏布 30/7/2005 30 0.08 G+R+M
库页农沟 波堆藏布 3/8/2017 20.5 0.27 G+R+M
雍家沟 绵远河 13/8/2010 23.5 2.19 R+L
19/8/2011 37.5
24/8/2012 31.8
11/7/2018 23.8
文家沟 绵远河 24/9/2008 50 4.60 R+L
31/7/2010 20
13/8/2010 310
8/7/2013 34.4
注:G-冰雪;R-降雨;L-滑坡;M-冰碛物
 
关键字
藏东南,孕灾背景,启动机制,雪崩,动力参数
报告人
黄海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中心

稿件作者
海黄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中心
杨东旭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