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复合指纹识别方法的风成沉积物运移评估框架
编号:2583 稿件编号:169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1 14:42:33 浏览:78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0:1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0B] 10B、地表过程与地貌 » [S10B-2] 10B、地表过程与地貌-2

暂无文件

摘要
系统的了解风沙从源区到沉积区的运移过程,对于防治风沙灾害和研究风沙运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风沙研究方法通常基于野外观测的风信资料和输沙量来分析和预测地表过程。但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通常难以维持足够数量的观测点进行长期野外实测。特别是对于地形复杂的研究区域,基于少量野外观测点并使用插值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保证其准确性。传统方法的上述缺陷已严重制约了关于风沙运移过程的进一步研究。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将风速标准化方法、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和复合指纹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框架,以阐明风沙运移过程并提供相应的定量信息。这一方法框架适用于中小尺度的风沙运移过程研究,并可避免长期野外实测在成本上的困难。
本研究将所提出的方法框架应用于青藏铁路错那湖段作为研究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位于错那湖西岸的山体隘口起到了汇聚和加速主导风的集流加速作用。巴索曲河谷和安多断陷谷地则是沉积区域内的通风通道。CFD模拟清晰的展现了复杂地形对气流流场的影响。(2)根据风能的空间分布,错那湖西南侧区域被判定为错那湖东北岸铁路线路周围的目标沉积物的主要源区。这一区域具有较高的风蚀风险,山体隘口周围的大部分区域风功率密度超过1000 W/m2。(3)复合指纹识别结果显示,预测的主要源区对目标沉积物的贡献超过80%,这与CFD模拟结果良好吻合。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框架涉及多种技术方法和交叉学科工作。因此,我们为使用者提供了决策树,以便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研究目标,为方法框架中技术步骤的选择提供参考。
这种基于CFD模拟和复合指纹识别的方法框架可在其他受风沙灾害影响的区域进一步推广应用,并可为风沙运移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
复合指纹识别,计算流体力学,风成沉积物,复杂地形
报告人
赵洋
博士生 北京林业大学

稿件作者
赵洋 北京林业大学
高广磊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