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基准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编号:2591
稿件编号:130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1 15:01:25 浏览:86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侵蚀基准面(点)是控制河流下切和沟壑侵蚀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控制小流域地貌形态演变的重要因素。在流域尺度上,通常将流域出水口所在的平面视为流域的侵蚀基准面,该基准面的变化影响着侵蚀势能与动能的转换,控制着水流下切的过程,引起了河道纵剖面形态的变化,通过改变河流水位和产沙过程,影响了河谷地貌的塑造过程。对侵蚀基准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流域尺度上沟道形态的变化及侵蚀过程的定量表达。然而,单一地以流域出水口为侵蚀基准不足以描述流域内河道的侵蚀情况,也无法刻画流域地貌的历史发育过程。
对流域而言,存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侵蚀基准要素,如,流域出水口、河流裂点、淤地坝等均可视为侵蚀基准。因此,本文提出了流域侵蚀基准体系的概念。流域侵蚀基准体系是由全流域侵蚀基准面、区域自然及人为作用形成的侵蚀基准点、以及局部侵蚀阻断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等级、空间关系、相互作用、级联效应和耦合机制的侵蚀基准要素集合。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本文以黄土高原绥德县韭园沟小流域为例,基于DEM、地质图和遥感影像资料识别和提取流域出水口、河流裂点、淤地坝、梯田田坎等侵蚀基准要素;然后,基于图论的思想将各侵蚀基准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侵蚀基准体系;最后,对侵蚀基准体系的各要素空间分布、不同层级基准与地貌发育的关系以及基准体系的整体特征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侵蚀基准要素的空间分布与沟壑发育程度相关,沟壑发育程度越高的区域侵蚀基准要素分布越多。不同层级的侵蚀基准与流域形态历史发育过程有关,如,第一级侵蚀基准(流域出水口和主沟道裂点)控制了流域早期的形态,但是当第一级的侵蚀基准稳定之后,主沟道形态逐渐稳定,此时,低一级的侵蚀基准对流域形态的影响更强。此外,侵蚀基准体系的整体特征如空间结构、层级关系、级联效应等在不同子流域中表现不同,这些差异影响了不同子流域的地貌过程。
稿件作者
杨璐宇
南京师范大学
熊礼阳
南京师范大学
汤国安
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