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20年中蒙地区的沙尘活动及其变化成因 ——基于遥感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编号:2611
稿件编号:48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1 15:13:02 浏览:81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沙尘是地球表层系统的活跃要素。沙尘循环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并通过一系列反馈作用,会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的辐射和能量平衡。东亚和中亚内陆分布着广阔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全球第二大沙尘源地。近年来,可获取的遥感资料不断增多,这为实时监测和分析沙尘活动、起源、传输以及沉积等过程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利用遥感产品对东亚和中亚等区域开展沙尘活动的时空格局、近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仍不多见。本研究基于最新提出的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DOD)计算方法,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获取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计算并获取了2001-2020年以来中国和蒙古地区DOD时间序列。结果显示,DOD指示的沙尘活动空间分布状况与传统认识上的沙尘源区和沙尘暴多发区基本一致。更为重要是,中蒙地区近20年以来沙尘活动在整体上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遥感资料指示的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活动的年际变化与地面气象观测基本一致。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蒙地区沙尘活动的下降可能受到了大范围的风速下降和沙尘源区的植被恢复等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大规模生态恢复项目的地区,沙尘减弱趋势最为显著,这表明近期土地利用变化对抑制沙尘排放的重要贡献。此外,沙尘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呈现出春季最强、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相对较弱,这可能与不同季节沙尘源区大气和地表条件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沙尘排放机制有关。本研究表明,基于遥感监测的沙尘活动及源区范围,对于覆盖范围极为有限、且分布不均的地面观测是重要的补充,并且为地球化学示踪和模型模拟等其他沙尘源区识别结果的验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字
气候变化,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东亚,遥感,土地利用,干旱区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