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灌丛沙丘的生物地貌学研究: 基于年代学和形态学分析的初步结果
编号:2613 稿件编号:47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1 15:13:49 浏览:121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7:4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0B] 10B、地表过程与地貌 » [S10B-1] 10B、地表过程与地貌-1

暂无文件

摘要
灌丛沙丘是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独特的风沙地貌单元和生物地貌单元。它们通常被视为区域荒漠化的一种标志,并且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的细颗粒沉积物,它们一旦退化,可能释放大量沙尘。另一方面,由于灌丛通常具有“肥岛效应”,从而可能提高灌丛沙丘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对于防风固沙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进一步探究灌丛沙丘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过程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加强对于灌丛沙丘发育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机制的理解。本研究采用放射性核素测年(137Cs)和无人机(UAV)摄影测量的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西南部若干典型灌丛沙丘的年代学和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灌丛沙丘多为白刺灌丛沙丘,主要分布在湖盆和干涸河谷周边地形相对平坦的区域。(2)大多数灌丛沙丘的高度在0.5 m左右,并且根据年代测定结果,以及新的集成高度-年龄模式,发现这些沙丘主要是在过去五十年中形成的,其垂直生长极限约为4 m。灌丛沙丘在过去这一时段的广泛发育可能响应于区域的干旱化以及风速下降。(3)研究区内的灌丛沙丘大多呈规则的圆形,这可能是与形成沙丘的优势灌木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有关,并且受风向的影响较小。(4)在灌丛沙丘发育早期,灌丛沙丘的高度和水平长度基本呈现出同步增加的趋势,但随着灌丛沙丘变高,沙丘的垂直增长速度下降,这可能与风沙活动和灌木生长的互馈作用有关。这项研究从生物地貌学的视角来研究灌丛沙丘,发现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塑造了干旱区典型地貌单元,并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研究是生物地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案例,对于理解其他类型的灌丛沙丘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生物地貌过程;生长极限;137Cs测年;无人机摄影测量
报告人
李世寒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李世寒 南京大学
徐志伟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