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区演替先锋物种西藏沙棘的雌雄种群结构及动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编号:2631 稿件编号:196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1 16:15:56 浏览:81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08:2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P] 张贴报告专场 » [SP-10] 主题10、地表过程与地貌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区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和集水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在维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因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双重影响,该区域森林退化面积逐年增大,水源涵养林能力不断下降。针对祁连山区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恢复,进行该区域天然林的培育和保护是遏制祁连山区生态退化,是快速提高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 )是高寒地区特有的雌雄异株克隆灌木,其拥有发达的根系,萌蘖能力较强,是分布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2800m~5200m (陈学林等, 2003)的重要类群之一,能够在自然条件严酷的祁连山高寒山区形成大面积密集的单优植物群落,在改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鸟兽提供栖息和生存地,及水土保持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种群结构是了解种群的生存现状和演变趋势的重要基础(刘普幸, 2011),是植物自身生长特性和环境因子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雌雄异株植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两性很有可能形成了不同的适应策略,最终将影响种群的结构和动态(马少薇等, 2018)。因此进行祁连山区西藏沙棘雌雄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有助于对西藏沙棘雌雄群体对高寒生境适应策略及其在高寒地区群落稳定性中的作用理解,但截至目前相关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文利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法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祁连山区天祝县三个海拔梯度(2868m, 3012m, 3244m)的西藏沙棘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调查,根据西藏沙棘的生长特点,利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拟合并分析存活曲线;调查不同海拔梯度西藏沙棘的种群形态特征。结果显示:三个海拔梯度的西藏沙棘种群均为DeeveyⅡ型,三个海拔梯度雌雄群体均为稳定型种群;三个海拔梯度种群的存活能力和期望寿命趋势为中海拔>低海拔>高海拔,死亡率趋势为高海拔>低海拔>中海拔;三个海拔梯度的雌、雄群体间的种群密度、株高、基径和冠幅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三个海拔的雌、雄群体的株高、基径和冠幅均在中海拔最大。各个研究结果皆表明中海拔生境条件下西藏沙棘的生长状况最优。以上研究有助于我们科学预测西藏沙棘种群在未来的生长和和死亡规律,为该区天然林的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关键字
祁连山区;雌雄异株;种群结构;高海拔;西藏沙棘
报告人
卢晶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稿件作者
SunKun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LuJing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