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三叠世富烃凹陷的形成与秦岭造山带隆升作用的联系: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启示
编号:29
稿件编号:223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09:22:52
浏览:117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北至阴山、大青山一线,南抵秦岭造山带,西接贺兰山-六盘山构造带,东达吕梁山、太行山一带。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发育达到鼎盛,沉积一套有机质含量很高的优质湖相烃源岩(王建强等,2015;刘池洋等,2020)。现今盆地东南部残存地层沉积格架表明其为延长期湖盆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蕴藏着重要的古地理及盆山演化信息。然一直以来对于该时期湖盆物源组成都有不少争议,对于湖相克拉通盆地富烃凹陷的形成也缺乏有效的年代学约束(刘池洋等,2014,2020;刘帅等,2019)。鉴于此,利用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晚三叠世物源组成及变化进行了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金锁关剖面和薛峰川剖面的6件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和盆山耦合关系探讨,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早期(长10-长8),盆地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构,U-Pb年龄可分为200-400 Ma、1500-2100 Ma和2300-2800 Ma三个部分,指示物源主要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北部的阴山地块和和西北部的阿拉善地块。而长7段沉积以后(长7-长4+5)盆地东南部物源南北分异明显。北部延续了延长组早期(长10 -长8)锆石年龄组成特征,而南部在继承延长组早期(长10 -长8)年龄组成的基础上,来自秦岭造山带的400-1000 Ma的年龄组分明显增加。此种混源结构也暗示了区域动力学机制调整与转换下的富烃凹陷内高富集有机质泥岩沉积与秦岭碰撞造山过程的联系。秦岭造山带的同期北向挤压使鄂尔多斯盆地的克拉通基底发生挠曲,形成深部容纳,并将深部热液物质引入湖盆,为延长期富烃凹陷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地质条件和物质基础。
关键字
鄂尔多斯盆地,富烃凹陷,碎屑锆石,秦岭造山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