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IV)在含氯流体中的热力学性质和迁移制约机制的实验研究
编号:319
稿件编号:65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1-06-10 17:55:37
浏览:40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金属络合物水解机制对金属元素在流体中的溶解、迁移、沉淀以及成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Ding et al., 2018)。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质证明与实验研究表明铂(Pt)在流体(尤其是含氯流体)中可以迁移(Mihalik et al., 1974; Harrar and Stephens, 1984; Orlova et al., 1987)。但是这种迁移能力的制约机制知之甚少,因此明确Pt在含氯流体中的活动性对Pt的热液迁移、富集、沉淀以及成矿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次采用Pt-Cl络合物(K2PtCl6)作为反应初始物质,通过高温高压水解实验法来探讨Pt(IV)在含氯流体中的热液活动性。通过设计不同实验时间(1~60小时)、温度(200~600℃)、压力(50~300 MPa),本研究对Pt(IV)在含氯流体中的热力学性质和流体活动性进行探索。时间序列实验表明K2PtCl6的水解反应在12小时内可以达到平衡。增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Pt-Cl络合物水解反应,但是高温对其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会导致大量Pt从流体中沉淀出来。基于HKF和范德霍夫方程,我们获得了K2PtCl6的累积水解平衡常数(K)与温度(T,开尔文)之间的线性表达式,如下:
lnK = (39.87±3.192) - (48671±2096)/T
其中水解体系的ΔrHmΘ和ΔrSmΘ计算得出分别为+404.7±17.43 kJ·mol-1和+331.5±26.54 J·mol-1·K-1。再根据吉布斯自由公式,本研究计算得出实验体系的ΔrGmΘ随着温度从50℃升高到800℃过程中逐渐从+297.55±8.85 kJ·mol-1降低到+48.93±11.05 kJ·mol-1。最后,再基于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本研究获得了不同pH、温度、Cl浓度等流体条件下的Pt-Cl络合物迁移制约因素。结果显示Pt-Cl络合物在低温强酸性或高温弱酸性流体中适宜迁移,其中Cl浓度对其迁移能力有着决定性作用。此外,据此结论可以来探讨地质热液过程中Pt的溶解、迁移、沉淀机制以及俯冲流体交代地幔过程中Pt的亏损富集现象。
稿件作者
严海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丁兴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