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是石油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其外观呈淡黄色至褐色,流动性较弱但粘性较强,拥有较好的着色性。胶质组成以杂原子化合物为主,种类多且结构复杂。在建立胶质分子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其流动性而无法使用固体核磁共振及其他固态样品检测方法,而由于其庞大的化合物种类及数量,液体核磁共振在溶解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设备难以对其平均分子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本次研究中,根据已有关于胶质化学结构的分析,选择珲春、抚顺两地煤样中的琥珀作为胶质的替代物质(琥珀与胶质结构的相似性已有文献证明),利用固体核磁共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基质辅助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煤样中抽提得到的胶质进行分平均分子量的检测,最终结合结构特征与元素分析结果建立了符合平均分子量要求的胶质分子模型。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胶质与饱和烃、芳烃、沥青质等其他原油组份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次研究中利用软件,选择正十七烷、二甲基萘及火石岭沥青分子模型,进行分子对接研究。本次研究共得到一下几点认识:
- 胶质的分子结构以脂碳为主,仅包含少量的芳环簇,链烷烃数量较多,并且结构中含有环烷烃结构;
- 胶质的平均分子质分布区间为99-750Da,而主要化合物的分子质量集中在370Da前后,结合分子质量特征与核磁共振检测结果,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胶质的3D平均分子结构;
- 对胶质-饱和烃、胶质-芳烃、胶质-沥青三组样品分子模型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胶质与沥青分子的结合更加紧密,而与烃类物质之间的分子作用力较低,相较于沥青更容易与胶质分子分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