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出流层特征研究
编号:470 稿件编号:23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1 11:59:44 浏览:74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0:5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11B] 11B、大气科学 » [S11B-2] 11B、专题4-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

暂无文件

摘要
热带气旋(TC,Tropical Cyclone)出流层是TC次级环流在高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气尺度上表现为具有辐散特征的浅薄反气旋环流,且具有不对称性,通常集中表现为一条或多条狭长的“出流通道”,并与TC的强度和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的研究表明,增强的TC往往对应有明显出流通道的出流型(Merrill, 1988),且在高层存在双出流通道时,对应的TC具有最高的增强速率(Chen and Gray, 1985)。不过,这些针对TC出流层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少量TC个例的主观分型,缺少基于大量样本的客观分型。
本文采用自组织映射(SOM,Self-Organizing Map)方法,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对1979-2019年西北太平洋的TC出流层进行了分型,并讨论了不同出流型与TC强度和结构之间的关系。SOM方法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客观分类方法,具有执行时间短等优点,在TC研究中已经有了一些应用。ERA5再分析资料则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为长时间序列出流层特征的分析提供了可能。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西北太平洋TC可以划分为五类不同的出流型,分别为单出流通道型S1(26.07%)、S2(23.57%)、S3(23.57%),双出流通道型D(20.78%)以及高纬度出流型H(6.01%),且所占比例具有较大差异。
(2)不同出流型对应的TC环境场具有明显不同。南亚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中纬度西风槽是影响TC出流型的重要天气系统。这些天气系统与TC的相对位置决定了TC出流通道的朝向和数目。
(3)出流型与TC的强度及强度变化具有密切联系。D类出流型对应的TC平均强度最大,与其他四类有显著差异。S1和S2出流型对应的TC以增强为主,S3和H出流型对应的TC以减弱为主。
(4)不同出流型对应的TC高层热力、动力结构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字
热带气旋,出流层,自组织映射
报告人
林一丹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林一丹 南京大学
储可宽 南京大学
谈哲敏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