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季风指数对比及其在对流层温度场中的应用
编号:482
稿件编号:129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1 14:28:31 浏览:83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GPCP地面降水同化资料,利用青藏高原(简称高原)近地层温度场和气压场演变规律,从温度平流的角度定义反映高原近地层温压场协同作用引起高原季风变化的高原季风指数,并与现有高原季风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高原及周边对流层温度场的适用性,进而提出高原季风对对流层温度影响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各个指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所反映的高原季风随时间均呈同位相波动增强趋势,但随时间波动的振幅存在较大的差异;高原季风增强的突变时间分布在1997至2001年间,集中在1998年和1999年,明显增强的年份出现在2003年;采用标准化高原季风指数筛选的高原季风强弱年基本以1999年为分界线,强高原季风年多数分布在1999年以后,而弱高原季风年则多分布在1999年以前。各个指数都能够反映高原地区的季风活动特征及其与高原及周边地区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高原主体均为正相关关系,仅在高原西部分布着小范围的负相关区,对应环流形势也能够较好的揭示降水活动的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受高原热低压强度变化的影响,在季风偏强年的异常水汽辐合主要在高原中部,降水增多,高原西部由于存在明显的风速辐散,致使水汽流失,降水减少。在对对流层温度场的指示中,对流层温度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对比度,图兰平原和高原东北部的异常温度场呈偶极子演变,100hPa强弱高原季风年温度差值场表现为西部正距平,东部负距平,300hPa则表现为西部负距平,东部正距平;高原以西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分布是受极地高空冷空气绕高原下沉南压影响的结果,而东部则主要受气柱膨胀绝热抬升降温影响。
关键字
青藏高原季风,指数对比,对流层温度,反位相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