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区土地利用方式对石灰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编号:486 稿件编号:139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1 15:40:04 浏览:79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4:4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7A] 17A、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 [S17A-1] 17.1 土壤有机质与矿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7.2 温室气体代谢微生物过程及其生态功能 17.8 土壤生物健康与黑土地保育

暂无文件

摘要
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试验,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土地利用方式对石灰土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影响。基于长期定位观测小区,分析比较刈割草地(CD)、乡土树种(XT)、落叶果园(GY)、种植牧草(MC)、种植玉米(YM)5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在石灰土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赋存特征。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均随粒级减小而减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粒级减小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并且干湿筛团聚体粒级配比均以>1mm粒径为主,其范围分别为67.04%—90.11%,66.83%—84.65%。干筛下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重量直径(MWD)与几何平均直径(GMD)在表层和亚表层均为XT>MC≈GY≈YM>CD,湿筛下的MWD与GMD在表层差异明显(P<0.05),表现为XT和MC较高,CD与YM相对较低。就全土有机碳含量而言,表层均高于亚表层,在表层土壤MC、CD、XT显著高于GY和YM(P<0.05),在亚表层土壤仅CD较高。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其全土有机碳含量相近。此外,各土地利用方式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总体上随团聚体粒级减小而减小。XT和MC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均较高,研究结果能够为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字
喀斯特;石灰土;土地利用方式;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
报告人
邓志豪
贵州大学林学院

稿件作者
邓志豪 贵州大学林学院
杨静 贵州大学林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