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两期稀土成矿事件
编号:624
稿件编号:156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2 22:36:54 浏览:96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秦岭造山带是我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太古代至今,该区域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碰撞-扩张-聚合演化过程,发育多期构造-岩浆-变质-成矿事件,具有复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从北到南依次划分为:华北陆块南缘、北秦岭、南秦岭和扬子陆块北缘四个构造单元。近年来,在秦岭造山带的不同构造单元都陆续发现了稀土矿床,如南秦岭的庙垭和杀熊洞稀土-铌矿床,北秦岭的太平镇稀土矿床以及华北陆块南缘的黄龙铺,黄水庵和华阳川等与稀土相关的多金属矿床。这些稀土矿床的稀土氧化物(REO)总储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吨,其中仅庙垭一个矿床就达到了121万吨。因此,秦岭造山带已经成为我国继白云鄂博、南方和川西之后的又一重要稀土成矿省。精确的氟碳铈矿以及独居石LA-ICP-MS U-Th-Pb定年分析表明秦岭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的稀土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时代。华北陆块南缘的黄水庵Mo-(REE)矿床中氟碳铈矿U-Th-Pb年龄为 ~210 Ma,与辉钼矿Re-Os年龄一致。北秦岭太平镇稀土矿床中不同矿床氟碳铈矿成矿U-Th-Pb年龄相近,均为 ~420 Ma。南秦岭庙垭稀土矿床氟碳铈矿年龄为206 Ma。而该矿床中独居石具有两期年龄,分别为414 Ma 和231 Ma。早期年龄与庙垭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中锆石U-Pb年龄一致,代表了杂岩体侵位的时间,晚期年龄与氟碳铈矿年龄相近,代表后期热液流体对早期含稀土矿物(独居石,方解石)的改造。以上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具有两期稀土成矿事件。第一期成矿事件发生在440-410 Ma之间,主要发生在南秦岭和北秦岭。南秦岭的代表矿床为庙垭和杀熊洞矿床,形成于裂谷环境;北秦岭的代表矿床为太平镇矿床,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第二期成矿事件发生在220-200 Ma之间,主要发生在华北陆块南缘,代表矿床为黄龙铺和黄水庵矿床,形成于碰撞后的局部拉张环境。
关键字
秦岭,稀土,氟碳铈矿,独居石,U-Th-Pb定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