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合层热收支过程分析南大洋SST变冷趋势的可能原因
编号:759
稿件编号:77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3:59:58 浏览:115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南大洋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大气通量交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吸收和储存因温室效应增加的热量。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南大洋出现海表降温,海水淡化和海冰增加等现象。由于南大洋海表面温度(SST)的变化涉及多种海洋和大气过程,其降温机制至今仍不是很清楚。本文从混合层热收支的角度来探究南大洋SST变冷趋势形成的可能原因。多套海洋历史观测和再分析数据在1979-2018年期间的南大洋SST变化趋势表明,南大洋中高纬度地区(50°S-70°S),尤其是南太平洋-印度洋区域有着显著的变冷趋势。通过分析热收支方程各项,将不同能量来源的趋势场同SST趋势场进行对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向下太阳短波辐射通量和风生Ekman平流引起的海温变化对近几十年来南大洋SST的冷却趋势有相对显著的贡献;而总云量的增加,尤其是低云量的增加是引起向下太阳短波辐射减少的重要原因,主要通过云-短波辐射负反馈作用促使SST降低;中纬度西风明显增强,一方面导致Ekman平流向北增强,将表层冷水输送到更北的海域,另一方面,引起西风经向梯度的减弱和Ekman平流经向辐合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较深层暖水的向上输送,有利于维持表层SST的变冷趋势。
稿件作者
许晓琪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刘骥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