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火花海生态修复必要性、可行性、效果及环境影响的研究
编号:842 稿件编号:141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4:36:11 浏览:16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议:[暂无会议] »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九寨沟因具有绝妙的自然现象或罕见的美学价值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钙华景观是九寨沟美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火花海面积约0.03km2,海拔2209m,是九寨沟最为艳丽的钙华湖泊之一。然而,2017年8月8日发生的7.0级地震致使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火花海钙华堤坝形成东西长40米、南北宽12米、深15米的决口,整个湖泊及其下游瀑布消失。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九寨沟自然遗产地美学价值、《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众意愿、修复技术、修复费用等的角度,揭示了火花海生态修复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另外,火花海生态修复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UNESCO WHC)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支持。为评估火花海生态修复效果及环境影响,团队在修复前、中、完成后对火花海及其上下游湖群进行了环境监测,内容包括美学价值、水文与水化学、钙华、植被和藻类等。结果显示:(1)采用景观特征评估法,发现修复工程期间美学价值轻微降低,但修复完成后美学价值接近震前水平;由于决口堤坝上植被恢复需要一定时间,火花海美学价值尚未完全恢复到震前水平;(2)火花海水位得到恢复,生态修复未显著改变与钙华沉积相关的水因子(方解石饱和指数、pH、碱度、Ca2+等)和水体养分(TN、TP、NH3-N、NO3-、NH4+、PO43-等);(3)地震前和生态修复后,火花海钙华堤坝上均有新钙华沉积,显示生态修复并未显著影响新生钙华沉积;(4)植被以自然恢复为主,区域植被总体得到恢复;(5)藻类生物量及种类未出现显著变化;(6)震后流域水土流失加剧,导致降水后湖泊出现浑浊、钙华中泥沙含量增加。火花海生态修复不仅保护恢复了九寨沟的遗产价值,也是首例震损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遗产点的生态修复,为其他遗产地保护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字
钙华湖泊,美学价值,钙华沉积,水化学,水文,植被恢复
报告人
肖瑶
四川大学

稿件作者
肖瑶 四川大学
乔雪 四川大学
唐亚 四川大学
刘婷 四川大学
张梦 四川大学
郑歆蕾 四川大学
李蓬勃 四川大学
谢瑶 四川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