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喀斯特湖库DOM组分特征与DBPs的贡献
编号:879 稿件编号:204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4:36:39 浏览:65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1:5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8] 18、喀斯特科学 » [S18-2] 18、喀斯特科学-2

暂无文件

摘要
湖库水源地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成分变化复杂,穿透常规水处理单元后与处理工艺末端余氯反应,导致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风险提升(Sun et al., 2019)。阿哈水库是贵阳市八大饮用水源地之一,经污染源治理和清淤,水体的氮磷风险水平有所降低,但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胡艺等, 2020;王敬富等,2018),并且湖库受到支流水源的输入、煤矿酸性废水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影响,水质波动较大,这可能对DOM的组成和时空分布变化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关于高原喀斯特湖库DOM的时空分布趋势和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DBPsFP)的研究相对较薄弱。
为探明典型高原喀斯特代表性湖库(贵阳市阿哈水库)不同时空DOM的来源及DBPs的生成路径,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对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阿哈水库3个特征位点水样6种组分DOM进行表征,并对原水和DOM组分进行氯化消毒后DBPs的生成趋势分析。
结果表明,阿哈水库DOM的组成以内源释放为主,在丰水期内源DOM含量最高。在检测出的六种氯代DBPs中,TCM占DBPs生成势(DBPsFP)最高。此外,六种氯代DBPs的主要前提来源具有差异。平行因子(EEM-PARAFAC)和UV-Vis分析表明,疏水组分主要由类胡敏酸和富里酸组成,亲水组分主要是可溶性微生物代谢副产物组成. 疏水性组分的DBPsFP贡献占94.5%以上,可能主导了高原喀斯特湖库DBPsFP的生成机制。
 
关键字
喀斯特湖库,溶解性有机质,消毒副产物生成势
报告人
周慧
贵州民族大学

稿件作者
周慧 贵州民族大学
王志康 贵州民族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