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印度洋巨型动物灭绝事件的气候背景信息
编号:882 稿件编号:215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4:36:40 浏览:15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议:[暂无会议] »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西南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和马斯克林群岛在过去一千年中经历了巨大的生态环境转变,并最终导致了本土特有的珍稀巨型动物灭绝。前人研究工作将马达加斯加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三类:人类活动、气候变化或两者共同作用。但是要区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这两种因素到底谁对巨型动物灭绝产生主要影响至今仍有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于过去千年当地气候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气候是变湿润还是干旱?马达加斯加地区多根石笋的碳同位素记录在晚全新世显示约10‰的快速偏重,而氧同位素记录并无显著一致变化(甚至有记录显示气候变湿润),这一结果使得研究人员认为造成当地巨型动物灭绝的原因是人类活动而非气候变化。而马达加斯加的众多湖泊记录则显示晚全新世气候呈现干旱趋势。然而不管马达加斯加古气候记录如何显示,约两千年前登陆马达加斯加的人类及其生产活动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及古气候序列。这样“不纯粹的古气候记录”亟需纯粹的古气候记录来进行检验。
本文利用来自马达加斯加东部1600km处罗德里格斯岛的石笋重建了西南印度洋过去八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直到18世纪末才有人类长期居住的罗德里格斯岛成了天然的气象站,忠实的记录着纯粹的气候变化。罗岛石笋碳氧同位素记录显示过去八千年以来,西南印度洋在百年至千年尺度上频繁经历了持续时间从几十年至上百年不等的剧烈干旱事件,其中包括了晚全新世过去1500年以来持续的干旱趋势及伴随的剧烈干旱事件。本研究表明西南印度洋的巨型物种在历史上数次更为严重的干旱事件中均得以存活,但最终在晚全新世人口数量剧增、人类活动加剧和持续干旱的气候背景下灭绝。
 
关键字
西南印度洋,石笋,剧烈干旱事件,中晚全新世,巨型动物灭绝事件
报告人
李瀚瑛
西安交通大学

稿件作者
李瀚瑛 西安交通大学
SinhaAshish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ominguez Hills, Carson, CA, USA.
程海 西安交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