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污染物减排对新粒子生成的影响
编号:946 稿件编号:103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6:34:50 浏览:978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6:0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12D] 12D、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 » [S12D-1] 专题12.5 大气新粒子形成与生长

暂无文件

摘要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和人类活动减缓。2020年1月23日以来,我国30省市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由此带来的工业、经济、交通等活动强度变化产生了显著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效应。通过卫星数据反演,发现2020年2月我国NOx排放减少了约50%(Zhang et al., 2021)。NOx浓度的降低促进了臭氧浓度的升高及夜间NO3自由基的形成,进一步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及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对2月份我国发生的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有重要贡献(Huang et al., 2021)。受疫情防控影响,大气前体物和背景气溶胶浓度有明显的变化,对大气新粒子生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2020年1、2月在北京城区CAMS站点开展的气溶胶数谱、反应性气体、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气象要素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新粒子生成事件的变化特征:(1) COVID-19期间,新粒子成核速率和增长速率都有所增加。作为参与成核的主要前体物,气态硫酸估算值增加了约30%;几种主要的人为排放VOCs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但其主要的氧化剂(O3,OH和NO3)都有明显的增加。因此,有机物的氧化产物可能呈现增加的趋势并有利于核模态颗粒的增长。(2)典型的区域成核事件中核模态出现持续的增长,长大到~100 nm,并在稳定的气象条件下浓度进一步累积,导致大气中较高的PM2.5质量浓度。
 
关键字
新冠疫情;污染物减排;新粒子生成;区域大气污染
报告人
沈小静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沈小静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孙俊英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