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冬季氨与有机胺观测及其源解析
编号:952 稿件编号:40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5:33:40 浏览:91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6:2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议:[S12D] 12D、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 » [S12D-1] 专题12.5 大气新粒子形成与生长

暂无文件

摘要
大气氨和有机胺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碱性气态污染物,有机胺比无机氨具有更强的碱性。已有的研究表明,气态氨和有机胺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在大气新粒子生成事件中,与硫酸结合对促进新粒子生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有机胺的来源十分复杂、多样,一般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主要包括生物质燃烧、植物排放等,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源、汽车尾气、农业及人类活动等。尽管近年来有机胺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由于有机胺本身在大气中的低浓度及测量技术的约束,对于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范围及其源汇的了解仍十分缺乏。
本研究从2018年冬季10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化工大学西校区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气氨与有机胺的外场观测。气态氨的平均浓度~2-3 ppbv,以C2-amines为例的有机胺的平均浓度~2-4 pptv,以C2-amides为例的有机酰胺的平均浓度~20-40 pptv。并发现有机胺的日变化特征能观察到明显的早晚高峰,且与NOx的相关性较好,显示有机胺在该站点的观测中受机动车排放影响较大。进一步使用SoFi对氨、有机胺进行的PMF源解析分析发现,部分有机胺的机动车源的贡献可以达到~40%以上,是该站点有机胺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输源对有机胺的贡献大约10%左右。机动车源对酰胺的贡献较少,约10%左右可以,传输源对部分酰胺的贡献可以超过50%,是该站点酰胺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
有机胺,源解析
报告人
杨栋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稿件作者
杨栋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郑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马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