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间作下潮土遗留磷形态转化及微生物作用机制
编号:990 稿件编号:199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5 16:23:32 浏览:105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4:0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议:[S4B] 4B、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 [S4B-3] 4B、生态与可持续发展-3

暂无文件

摘要
间作已被广泛证明能有效活化土壤中的遗留磷而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但土壤-作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土壤遗留磷的活化机制尚不清楚。本试验选取黄淮海平原典型的石灰性潮土进行盆栽实验,通过连续提取法和16S rRNA测序探究玉米-大豆在不同间作处理,包括不隔(NB),尼龙网半隔(NS)和塑料板全隔(PN),对潮土遗留磷形态转化特征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最终揭示玉米-大豆间作下潮土遗留磷形态转化及微生物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显著提高作物生物量和植株吸磷量,且碱性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显著增加。植物根际pH降低显著促进了土壤非活性磷降低,同时提升了土壤有机磷和中度活性磷的比例。其中玉米根际Ca8-P,O-Pi和Fe-Po上升,大豆根际Al-Pi 和 Ca10-Pi上升会促进植株吸磷量增加和干物质积累。根际土壤中参与溶磷作用的细菌与作物种类密切相关,PN处理下玉米Arthrobacter作用明显;对于大豆根际,菌群结构比较复杂,间作处理后VicinamibacteraceaeBacillusGaiella与磷酸二酯酶对Ca8-P的积累起到了主要作用。上述研究成果有利于通过玉米-大豆间作提高农田磷活性,为国家减量化施肥政策下潮土中遗留磷再利用的栽培模式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
遗留磷,磷组分,溶磷菌,间作,根际效应
报告人
李杨
中国农业大学

稿件作者
李杨 中国农业大学
韩超群 中国农业大学
刘瑾 中国农业大学
隋鹏 中国农业大学
陈源泉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